欢迎光临04447排行网-排行榜、排名、四大、十大

关于我们 新闻 世界之最

现今京城四大家族是哪四家(目前京城最大的几个家族)

马瑞芳教授曾说:

“曹操和王熙凤,在古代小说艺术画廊里,双峰并立,春兰秋菊,各尽其妙。

都是中国古代文学非常复杂,出类拔萃、生命力极其充沛、智慧绝对超群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。

他们跟人斗法,奇招、妙招、绝招、损招......层出不穷,算得上中国古代文学旗鼓相当的男女奸雄。”

《红楼梦》中的王熙凤,八面玲珑、精明能干,贪婪狠毒、杀伐果断,“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”,是多少男人都不及的魅力人物。

但她开始有多风光,末尾却又有多凄凉。

这个人物并不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曹操类奸雄的简单重复,因她是女性角色,而显得更复杂、更耐人寻味。

她时而阴险毒辣,时而又巧语绵绵,这个女性角色的光辉精彩,从辉煌到悲凉的转场,给我们带来了太多趣味,也给予了无数启示。

可叹,她也是家族的一枚棋子。

京城的四大家族,贾、史、王、薛,因联姻而盘根错节,互利互通。

王夫人、薛姨妈、王熙凤,都是王家培养的女儿,统观全书,我们不难看出,她们都是棋子,都是九省统制王子腾政治野心的棋子。

王夫人的女儿贾元春入宫了,这其中能没有贾王两家共同的筹谋,能没有王子腾的手笔?

奈何元春不得宠,多年无子,这时我们又看到,薛姨妈的女儿薛宝钗为选妃进京。

一个商人家族的女儿,能进入选妃名单,这里面能没有王子腾的手笔?或许还有元春的,可以猜想,薛宝钗是被当作元春备胎来培养的,所以她处事圆滑,于官场一套了若指掌,于御人之道驾轻就熟。

从这个角度,我们来看王熙凤嫁与贾琏,不难猜想,王熙凤是作为王夫人的左膀右臂入贾府的。

她明明是邢夫人的儿媳妇,却替王夫人管家,她的八面玲珑,很快就获得了贾府最高掌权人贾母的欢心,风头无两。

在王家刻意的培养下,王熙凤是功利的现实主义者,她目光敏锐,手腕灵活,最擅长控制局面,语言艺术,人际关系艺术,管理艺术,屡屡让我们自叹弗如。

不妨看一段黛玉进京的细节吧。

黛玉进京这出戏,表现的点很多,其中,王熙凤的出场和介绍也很值得推敲。

贾母唯一的外孙女来了,全家女眷都到了,王夫人、邢夫人都不例外,但凤姐却姗姗来迟,为何?得宠呗,有名正言顺管家事多的理由。

通过黛玉的眼睛,我们看到这只凤凰高调登场。

大伙儿都敛声屏气、恭肃严整呢,魔性的笑声就穿堂而来:

“我来迟了,不曾接远客。”

初来的黛玉都纳闷,来的谁啊,敢这样放诞无礼?

一句“放诞无礼”,将来者与众不同的肆无忌惮点出来了,贾府老祖宗面前谁敢这样无礼?

就看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神仙般的人物进来,王熙凤高调站在了聚光灯下。

黛玉瞬间就知道她极不简单,不仅因她的穿着,气场,还有贾母不一般的介绍。

贾母对黛玉说:

“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,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。”

这是对极亲昵的人才会有的打趣,贾母对王熙凤是不同的,可以这样说,凤姐的与众不同正是贾母骄纵的,老祖宗宠爱欣赏这样的性格,哪怕无礼呢,也就变成了逗趣。

而这正是凤姐最擅长的,以泼辣的无赖形象,敢为众人先,迎合贾母的需求。

贾母是个生活家,最热爱生活,最喜诙谐风趣,但她的两个儿媳妇,都木头似的,刻板无趣,与她说不到一处,而这个八面玲珑的王熙凤,正合了她的意,你看每当贾母与凤姐在一处的地方,总能发出欢快的笑声,总能迸发出风趣的火花。

“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,这通身的气派,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,竟是个嫡亲的孙女。”

夸人的最高境界,润物无声,雨露均分。

贾母对外孙女的看重,凤姐看在眼里,当然要夸,但怎么夸才能夸得人舒坦?又不露痕迹?我们都可以学学王熙凤。

首先,她为黛玉的美惊艳,而这份惊艳还并不浮夸,带着真诚;其次,神仙妹妹林黛玉,通身气派像贾母,这是不仅夸了黛玉,还夸了贾母,顺带夸了贾敏,三代人一网打尽,还将外四路的“外”字去了,更让贾母心中满意熨帖;再次,旁边站着三春,也是嫡亲孙女啊,通身气派当然也包圆在里了,连小姑子一起夸了。

王熙凤的语言艺术、心理、情绪、尺度的把握,真的让我们叹为观止。

贾母一句话,她立马转悲为喜,调节全场气氛,贾母需要什么,她就呈现什么,贾母需要她如何配合,她就如何使舵,她就是这样善解人意,你说这样的妙人怎不受贾母宠爱?

或许你会问,贾母就不知道她在迎合吗?贾母是谁,当然知道啊,但她欣赏的正是凤姐的这份机灵劲儿,心思灵巧的尺度把握。

所以冷子兴曾评价凤姐:言谈爽利,心机深细。又爽快又周到,这就是极难得的人物。

看她协理宁国府时,威重令行,将两府打理得上下整肃,合族称叹,在府中男人不及其一的地位,比她丈夫贾琏还风光。

看那次李嬷嬷故意找茬,想趁机把将其他人都拿下马来的袭人拿下,当时的宝玉、黛玉、宝钗都在,但三人都不懂李嬷嬷的心理,越劝火越大,急如热锅蚂蚁,最后还是王熙凤出马,软中带硬,连哄带削几句话,就将李嬷嬷拿下马来,宝黛钗都惊叹竖起大拇指。

这里面不仅有管家奶奶的威慑,更有管理的智慧。

从这个角度看,王家的培养是成功的,王熙凤这个管家奶奶是镇得住场子,担得起事儿,处理得了危机的,但为何她的结局却那般凄凉?

这当然与整个家族的兴衰有关,并不是一个内宅管理者所能主宰,但个人的选择,对自己的未来依然举足轻重。

从王熙凤身上,我们可以猜测,王家或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书香门第。

书中讲,凤姐在王家是当男孩子养的,所以起了学名:王熙凤。但奇怪的是王熙凤却没有上过学。

我们知道,黛玉在家时也是当男孩养的,黛玉不仅启蒙,还挑选有学问的私人老师授课,黛玉的学识眼界,在各家族的女儿中,也是出类拔萃的。

而凤姐的聪慧不亚于黛玉,她缺什么?高等教育。

还记得宝钗将凤姐与黛玉作对比吗?

“世上的话,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。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,不大通,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。更有颦儿这促狭嘴,他用‘春秋’的法子,将世俗的粗话,撮其要,删其繁,再加润色......”

什么意思?

王熙凤的无学识,限制了她聪明机变的更上层楼。

学问,平时看着没啥用,但读一书,就增一智,它影响着我们的眼界、心胸,和对事物的判断。

无论一个人,还是一个家族,位置越高,越需要审慎。有多大的能量,就有多大的风险,无数眼睛都盯着你,稍不留神,就可能身陷囹圄。

但凤姐就胆子大得敢借贾王两家的威权,弄权铁槛寺,草菅人命,大放高利贷,将摇摇欲坠的荣国府大厦又推了一把力,将自己也套了进去。

为什么?

或许这也是曹雪芹的伏笔吧。

王熙凤聪明机变,但并不通透,圆滑市侩,目光却并不长远,她的学识限制了她的眼界,她对国家政策,整体风向,缺乏敏锐的感知度和前瞻性。说穿了,就是对风险缺乏足够的认知,敏感地觉察;对欲望更缺乏清醒的判断,自我控制;对生命缺乏起码的敬畏。

在那个时代,女性最基本的战场是在后宅,但凤姐却野心勃勃,想做男人的主,谁说女人不如男呢?她做到了,好多男人都不如她,但她却顾此失彼,管得了荣国府的摊子,却输了自己家庭的保卫战,好不容易怀个哥儿,操劳得流产了,得了血山崩,迟早得放手的权力依然放不下。

细细想来,这个饱满的人物让我们遗憾,她受限于格局,或许也有时代的原因吧,但王家对女子的教养,也可看出比之真正的书香门第,它的不正与缺漏,整个家族的眼界格局,或许就是注定要败落的伏笔吧。

人们常说,一个好女人,造福三代人。我们看到了王家出产的媳妇,在夫家是怎么折腾的?

凤姐当然是能干的,但......却没有秦可卿看得远,秦可卿死前托梦对她的忠告,她没有看透。甚至她抓在手里的钱、权,她都没有意识到她在为谁辛苦为谁忙。

真应了曹雪芹的批语: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误了卿卿性命。

在高鹗续写的四十回里,史湘云说,琏二嫂子连模样都改了,说话也不伶俐了。特别是给贾母办的那场丧事,式微的王熙凤已力不从心,里外不是人,反被众人埋怨、作践。最终结局一卷草席,一抔黄土,连女儿被“狠舅奸兄”发卖都救不了。

从凤姐身上,我们看到了她的一套人生哲学,就是跟对人。她紧跟最高掌权人贾母,兼顾第二掌权人王夫人,看清她们的需要,也配合她们的利益需要。

这和我们在职场中,所有事都与一把手的需要和利益挂钩一样,这算是职场的生存哲学吧,但别跨越了做人的底线。

若说凤姐看不穿,她又将贾府的风向看得透透的,若说她看得穿,她又执迷一些东西,丢弃了原本拥有的一些东西。

人到底应该追求什么?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。但或许,多学习,打开眼界,不断拓宽认知局限,当我们活得越通透,答案才更接近真相,人生才会获得更多的自由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[email protected]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发表评论

Top